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它已经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吨恫ㄇ抗ㄉ韪僖?021-2035)》提出,到2025年,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7.5%,这意味着版权?;せ岢晌恫ü艺铰岳锻贾械囊豢橹匾赐?。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媒体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版权产业的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新技术在冲击传统业态的同时也使得著作权侵权乃至犯罪的成本降低、手段隐蔽性提高,如放任不顾无疑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与生态,通过刑法精准打击涉数字版权犯罪行为,对于版权行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全国政协委员户思社对观察者网表示,版权?;な枪抑卫砟芰Φ闹匾逑郑彩枪示赫Φ闹匾槌?,近年来,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致力于建立健全版权保护制度。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盗版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盗版问题愈演愈烈,危害全社会版权?;ひ馐都扒嗌倌杲】党沙ぃ捕晕幕档目沙中⒄乖斐啥窳佑跋?。
对此,两位委员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文,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各类侵权行为的界定标准,并加大处罚力度。完善侵权认定标准与刑事追责程序,建立快速响应执法机制,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以日本《著作权法》为例,明确将未经授权的电影解说短视频定性为刑事犯罪,通过逮捕多名侵权发布者,显著遏制了影视内容二次创作的盗版泛滥。2025年2月美国法院判决腾讯视频对海外盗版网站的跨国诉讼胜诉,获赔6.16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影视维权最高赔偿纪录,彰显法律对盗版产业链的震慑力。此类立法不仅大幅提升违法成本,更以刑事威慑力倒逼市场规范运作。
二,加强全民反盗版宣传,是凝聚社会共识、压缩盗版生存空间的关键性举措。
同样以日本为例,其“?;つ谌荽醋骷壑?rdquo;计划自2020年启动,通过校园普法、公益广告、社交媒体宣传等举措强化公众版权意识,2020-2022年日本盗版网站访问量下降了37%,盗版线索举报从2019年1.2万件增至2022年3.1万件,增长158%,这也凸显出公众意识提升对盗版行为的抑制作用。当全社会形成“使用正版即维护创新”的普遍认知,盗版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三,推动形成反盗版综合治理机制,全链条“快准狠”打击盗版。
整治盗版是一项跨行业、持久性的系统工程,建议建立由中宣部统筹协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版权局、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司法部门协同联动的六部委综合治理机制,从平台压实主体责任、盗版小网站断网关站、切断盗版资源分享传播渠道等全链条,构建无死角的综合治理体系。
综合治理体系,应既能在短期内缓解当前的盗版乱象,为权利人及时止损提供保障;远期内又能完善相关立法,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司法机关的救济作用,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自律效能,强化各个平台的主体责任,提升社会大众的整体版权?;ひ馐叮鸩叫纬啥嘣淖酆现卫硖逑?,方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两位委员表示,严格遵循持证运营、境外节目合规引进、大屏端持牌照播出等要求,是企业合规,内容合规的提前与保障。面对当下量大面广的盗版行为,在实操上,建议“抓大放小”,优先重点打击高流量、广传播的典型违规主体,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治理效应。
两位委员同时指出,督促长、短平台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拒绝“避风港”原则,做到“谁的平台谁负责”,要求平台主动进行版权?;ぶ卫?,采取过滤拦截等有效措施主动防控盗版内容的出现,同时,及时处理相关投诉,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处理重复侵权账号。
(胡祥熙对此文亦有贡献)